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学工 > 党政学工 > 汇聚文明力量 推动交流互鉴

汇聚文明力量 推动交流互鉴

发布日期:2023-08-28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包括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他强调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中国发展繁荣的文化文明力量。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不是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地开创了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保持了其民族特性和制度体系的独特性,还维护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正因如此,如今的中国对自己的文化和文明感到加倍自信,并同时承担起对世界文明的责任,即通过中华文明及其发展加强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中华文化,继续将这样一份宝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社会自身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的要求。

在发展本国文化和促进文化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中国在以自身历史经验为主线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和汲取他国经验,凸显了中华文明是一种对世界上其他文明持开放态度的文明。这促进了一种文明新形态的形成,这种文明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壮大。

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位置凸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概念既着眼于历史,也着眼于未来。面对新时代新使命,中国共产党加强了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使之与其他领域的工作相互协调,统筹推进。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呼吁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由此可见,中国致力于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对传统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还看到了更多中国与世界的联结与互动。当下,国际社会正经历着从技术到地缘政治等涵盖多个领域的变革。可以预见,这将带来更为深刻的文明变革。面对这场全球文明变革,中国不仅不能缺席,而且还应该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正经历着富含创造性的蓬勃发展,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大大增强。诚然,鉴于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还应加大传播力度,积极应对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形象已在国际社会深入人心。在此,“文明”既涵盖了“人类群体文明”这一概念,也意指一个历史进程,诠释了中国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所作的贡献。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等概念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宣示的一种新的世界文明理念与追求。当代中国文化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同时,结合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是当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从不将自己的价值观或模式强加于人,中国一贯秉持求同存异,彼此尊重的原则。任何国家对价值体系的选择都是从本国文化、历史和国情出发的,中国亦是如此。因此,中国对本国文化和价值观独特性的重申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国与国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与互学互鉴。中国秉持的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将有效促进世界各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和团结合作。(作者系西班牙加利西亚国际关系研究院创始人兼名誉院长、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前主任;译者楼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