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6月3日,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全新开馆。
排起长队的人们进入馆中,致敬百年历史。不时响起的宣誓声,穿越时空。
一百年前的那个夏日,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在寻常巷陌里酝酿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义无反顾地把人民写在旗帜上、融入血液中。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赤子之情,穿越百年时空。
(一)有一种信念坚定不移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当听到黄文秀的名字时,坐在台下的黄忠杰红了眼眶。
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黄文秀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替女儿领奖,这位父亲落泪的瞬间,令无数人动容。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35年扎根太行山,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的李保国;绝壁上凿天路的毛相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背后,是30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尽锐出战,是共产党人与人民上下同心、同甘共苦、接力战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奋斗史。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回望过去,无论条件多么艰难、环境多么险恶,中国共产党人心里装的始终是人民的利益。从“求解放”到“奔小康”……百年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
从嘉兴南湖一叶开启未来的红船,到井冈山上播撒革命的燎原星火;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铿锵誓言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宣示——人民至上,一个政党的初心铭刻。
(二)有一种选择永不言悔
连续200余天、1.5万多公里——这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2020年的一份抗疫行程。
疫情暴发后,作为抵达武汉首批医疗救治专家中的一员,童朝晖持续奋战,又辗转多地指导救治,却抽不出一点时间去距武汉很近的黄冈,跟父母吃上一顿饭。
不会用微信的母亲,学着给他留了一条信息——“你从北京来,为的是早日把父老乡亲从病疫中解救出来。我们在家不出门、不串门,你不必担心。”
人们清晰地记得,80多岁的钟南山启程武汉,高铁餐车上稍作休息的他满脸倦容;从重症“红区”查房出来,年过七旬的李兰娟院士摘下口罩,脸上留下深深的压痕……
“我是党员,我不上前线谁上前线!”“共产党员先上!”灾难与挑战面前,逆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选择。
当年白色恐怖下,李大钊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被捕后,第一个走上绞刑台没有犹豫,更没有畏惧;
肝疼袭来时,焦裕禄就用茶缸靠在藤椅上,紧紧顶在痛处,疼痛缓解一些,又带领群众查风口、探流沙、找水道、治盐碱;
福建政和县原县委书记廖俊波“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老兵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
为了人民利益,一切皆可奉献——
漫长的征程中,面对血与火的淬炼、生与死的考验,无数共产党员忠于职守、身先士卒,为人民奋斗,为人民献身。
时代不同、岗位各异、环境变迁,但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始终如一。
(三)有一种情怀从未改变
甘肃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的故事传颂至今。
20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黄沙滚滚,荒漠连天。6位基层党员和群众在承包书上按下手印,扛起铁锹,卷起铺盖,挺进八步沙。
子承父志、世代相传,共产党员和老百姓拧成一股绳,一代代“接锹人”的“愚公治沙”,用汗水换来绿色。
人民,是*根本的哲学。
无论是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还是和平时期的改革开放、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一人、一村、一城的变化,都印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迈进的步伐,蕴含着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真挚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的是守护好生态这个*普惠的民生福祉;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简政放权……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被激发;
聚焦医改、推动教育公平、落实就业优先……着力解决人民*关心、*直接、*现实的问题,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与国家共发展、与时代同进步。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哲学三问,在共产党人这里答案明确。
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不会计较茫茫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埋头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会在乎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他们用信仰把青春融入祖国的江河,他们用行动把光辉刻在祖国的星座。
因为他们知道——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所以——
百年峥嵘,初心始终。(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周圆)